唐詩承載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(tǒng)和審美觀念,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、政治民情,蘊含著詩人們胸懷天下、憂國憂民的濃厚家國情懷。4月21日下午,“大唐詩會”公益講座第三場在海安市圖書館舉辦。活動邀請了花開遠方教育中心的張老師擔任主講老師,共吸引了200多名讀者參與。
杜甫,唐朝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被譽為“詩圣”,其作品被稱為“詩史”。他一生創(chuàng)作很多,流傳至今的共1400多篇。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代表作有《望岳》《春夜喜雨》《春望》《蜀相》,“三吏三別”等。
本次講座,張老師以時間為橫軸,講述了杜甫顛沛流離、飽經(jīng)憂患的一生。這些苦楚并沒有讓杜甫灰心失望,反而激發(fā)了他創(chuàng)作詩歌的激情。他用詩為自己寄托哀思,抒發(fā)心中的憂傷,其中很多關(guān)于社會現(xiàn)象和人民生活的詩篇,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。
活動中,小讀者們踴躍舉手,積極互動。張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活潑生動,增強讀者們的學習趣味性,激發(fā)他們對唐詩的熱愛和探索欲望。
唐詩,不僅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,更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海安市圖書館計劃舉辦六場“大唐詩會”系列公益講座,力爭讓青少年讀者們在花開遠方“大唐詩會”公益活動中得到精神滋養(yǎng),讓孩子們穿梭在璀璨的歷史時空,感受、領(lǐng)悟和分享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,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。